比奈认为,智力是一种判断的能力、创造的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善于判断、善于理解、善于推理是智力的三种要素;桑代克说,智力是一种适当的反应能力……美国心理学界曾就什么是智力对众多学者进行了一次调查,结果也是五花八门,诸如认为智力是进行抽象思维的能力(Terman)、适应新环境的能力(Pinter)、获取知识的能力和保持知识的能力(Henmon)。有的人认为智力是一种一般能力;还有的人认为智力是许多种特殊能力的总和,不然的话,我们又如何解释历史上许多的白痴学者以及精神病艺术大师?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J.P.Guilford,1897—1987)否认智力因素的一般因素的存在,认为人的智力结构由三种维度构成,即内容(加工的信息类型)、操作(心理加工过程)和成果(加工的结果)。
四种内容:符号(如数字、字母)、语义(概念)、行为(如别人的行动)、图形(形状、大小、颜色等通过感官看到的具体信息),后期还曾把图形细分为听觉和视觉两种。
五种操作:认知(理解或认识能力)、记忆(短时或长时的保持)、发散思维(以不同方法求解,即创造力)、聚合思维(推理能力)、评价(判断及批评能力),后期把记忆分为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两种。
六种成果:单元(如单个词语、数字或概念)、类别(一系列有关的单元,如物种)、关系(单元与单元间的关系,如相似或差异)、系统(有组织的体系或计划,用逻辑方法组成的概念)、转换(涉及某种改变,从一个事物的认识转换到另一种事物上去)、喻义(从已知的信息中进行预测)。
这三种维度构成了智力的完整图形,每个智力因素都由这三个维度来确定。三个维度的不同组合可以构成4×5×6=120种智力因素。比如在智力测验中有一个项目是复述,主试读一组阿拉伯数字,然后要求被试复述。用吉尔福特的智力理论来解释,在内容上是“符号”,在操作上是“记忆”,在成果上是“单元”,这就构成了其中一种智力。按照吉尔福特这种理论,编制智力测验就应该从这120个智力因素着手,通俗地说,一套智力测验至少要包含120个测验题目才能充分测量出被测者的智力水平。
经过长期的研究,吉尔福特和他的同事设计了各种测验,已经确认了其中的100多种因素,他相信每一种因素都是可以测量的。但他认为各种因素之间也不是彼此独立的,即某些因素之间是相关的。许多学者也认为,由于这120个智力因素中有很多组是正相关的,从而表明解释这些数据需要的因素远低于120个。英国心理学家麦克纽曼(McNemar)说:“这种要求具有120个因素的智力结构,使我们很多人把能力看做是由许多碎片所组成,以致这些因素越来越多,而其重要性越来越小,并且把它们轻率地作为智力的指标。”我们无论从应用还是从理论的角度,都不应该抛弃一般智力的观点。尽管如此,吉尔福特的观点对于心理学家研究智力问题还是有着很高的参考价值。
评论